今年已逾八軼高齡的王傳璞,早年曾任軍報記者、”新文藝”月刊主編、”新中國出版社”總編輯。
從七十歲那年開始,發願要為作家們拍攝傳記,為了搶時間,一開始就鎖定65歲以上的資深作家,以錄影訪問為作家立傳,總共拍了127位作家,還全程攝錄三百多場的藝文活動,為下一代保存文學時代紀錄;但不幸的是,王老師近年因罹患帕金森氏症而無法繼續進行拍攝,但雖如此,王老師想保存文化與紀錄的心未曾改變。
今年已逾八軼高齡的王傳璞,早年曾任軍報記者、”新文藝”月刊主編、”新中國出版社”總編輯。
從七十歲那年開始,發願要為作家們拍攝傳記,為了搶時間,一開始就鎖定65歲以上的資深作家,以錄影訪問為作家立傳,總共拍了127位作家,還全程攝錄三百多場的藝文活動,為下一代保存文學時代紀錄;但不幸的是,王老師近年因罹患帕金森氏症而無法繼續進行拍攝,但雖如此,王老師想保存文化與紀錄的心未曾改變。
王傳璞 老師
VCR:
(1)王傳璞老師攝影作品片段。
(拍攝無名氏、林海音、夏志清、洛夫、朱秀娟、潘人木、陳若曦等等作家傳記)
(2)王傳璞夫人說明王老師堅持他想做的事。
(3)來自各界感謝王老師的信。
(4)王老師將VHS錄影帶燒錄成光碟收藏。
(5)王老師捐贈作家錄影傳記給國家圖書館的捐贈儀式片段。
(6)作家司馬中原發表感言。
(7)國家圖書館顧敏館長感謝王老師捐贈錄影傳記的豪邁之氣,稱許王老師的創舉和創新。
(8)民國96年因工作勞累,王老師生病,醫生診斷王老師罹患帕金森氏症。
(9)作家陳若曦發表感言。
訪談內容:
王傳璞老師說明
(1)投入作家錄影傳記的緣起。(靈感來自幫孩子拍生活成長照片)
(2)七十歲的元旦(民國86年)開始,一直到2009年12月31日,從事作家錄影傳記工作,已經滿十三年。與夫人省吃儉用,用退休金來做這件事,絕不半途而廢。
(3)選擇65歲以上作家為拍攝重點。(65歲退休後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
(4)拍攝作家錄影傳記中年齡最大者是蘇雪林教授,拍攝時蘇教授是103歲。
(5)錄影傳記的好處是能聞其聲也能見其影。
(6)堅持錄影傳記不配音,保存傳記的真實性。
(7)無名氏為第一部拍攝對象。(原本是朱炎,但朱炎建議先拍無名氏)
(8)錄影傳記讓作家永活在光碟裡。
(9)感嘆無人願意當助手,無人願意接手拍攝傳記。
(10)為了增添國家圖書館文化資產,無私捐贈心血。
(11)獨立製片,拒絕任何公私資助。
(12)遺憾未能替父母辦喪。
(13)感嘆老作家蘇雪林教授未被重視。
(14)因拍攝錄影傳記,放棄家庭生活,內心深感遺憾。
(15)拼命為人立傳,老伴默默陪伴,覺得對不起老伴。
點燈製作單位致贈王老師感謝狀,表達感佩王老師對人文精神的重視與今日不做明日就要後悔的實際奉獻。王老師說非常謝謝。